2022年,极其不易又极其难忘,我们一起见证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一起经受了诸多超预期因素的冲击,而又直面困难、顶住压力、创新发展,最终迎来收获满满。
2022年,甘肃建投完成经济总量同比增长 10.05%,企业订单同比增长19.12%;连续 11 年荣列中国企业 500 强,上升4个位次,为11年来最高,“投”“建”“产”在其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呈现出了不少喜人的亮点。
着眼长远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2022年,甘肃建投坚定投资引领战略,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聚焦聚力甘肃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构建 “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紧盯甘肃省“十四五”规划和基础设施短板,紧紧聚焦产业基金新兴金融业态,紧紧把握“双碳”机遇和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链”决策部署;布局新能源产业、生态治理产业、产业园业态、水利水电、新兴农业……全年完成投资 133.41 亿元,投资拉动项目 649 亿元。全年参与EPC、PPP项目139个,占企业订单总额的22.03%,同比增长63.82%。
“投”出县域新发展,已累计投资20.9亿元的甘肃(岷州)国际陆港项目,作为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战略性项目,也是兰渝铁路甘肃境内的唯一一个国际陆港,19个子项目沿迭藏河两岸依次排开,一座总规划面积约12.58平方公里的现代化“高铁新城”已具雏形,为全县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带来更多、更广的发展机会。
目前,甘肃建投已实现了甘肃省86个县区业务对接全覆盖,是甘肃省属企业中唯一实现县域全覆盖的企业。“岷县模式”也为甘肃建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乃至实现“再造一个甘肃建投”的宏伟蓝图凝聚更多智慧与力量。
“投”出建设新模式,投资金额约36.79亿元,全长132.93公里的柳沟至红沙梁铁路专用线项目是落实国家“公转铁”战略部署以及“十四五”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大交通项目,采用BOO模式建设,开创了甘肃建投铁路项目投资—建设—运营铁路的先河,建成后将形成矿产资源产地与销售地“点到点”的铁路运输便捷通道,带动马鬃山口岸及区域经济发展。
“投”出发展新动能,乡村要振兴,交通要先行。投资12.77亿元建设的临夏环城北路已于2022年12月4日正式建成通车,这条路是临夏市建市以来最长、规模最大的市政道路工程,也是第一条外环线,打通了临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投”出乡村振兴新样板,总投资10.42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会宁朝阳农产品交易中心,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生动实践。该项目弥补会宁县特色农产品大批量交易市场的空白,让“菜园子”与“菜篮子”有效对接,打通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项目建成后,可容纳经营户1000多户,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真正实现“建一处市场、兴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新发展。
“投”出能源新业态,2022年,甘肃建投大力布局新能源产业,投资成立绿色新能源公司,参与河西地区沙漠、戈壁、荒漠风电光伏基地开发建设,助力河西走廊经济带建设。其中张掖民乐三墩滩光储一体发电项目是甘肃建投集团首个“投资+建设+运营”的光储一体发电项目,为国家能源保供提供有效支撑,也为甘肃省发展新能源电力产业、夯实“强县域、强工业”奠定坚实基础。山丹县东乐北滩330千伏汇集站试运行,标志着全省“十四五”第一批新能源项目首座330千伏汇集站并网运行。
“投”出绿色新发展,在生态治理领域合计投资约55.45亿元,实施了平凉市林草生态扶贫建设项目,泾河、疏勒河、讨赖河、祖厉河等河道治理项目,永靖县、武山县、玉门市等地的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为践行“两山”理论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投资不放松。”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抓大项目就是抓机遇。创造投资的条件,挖掘投资的潜力,做优投资的土壤,提振投资的信心,是甘肃建投奋楫笃行的强大动力。
传统主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有了投资驱动的显著成效,甘肃建投传统建安主业主动适应国家相关政策调整,在房地产项目、棚改项目经济占比有所减缩的同时,不断延伸建筑产业相关领域,促进细分市场走向“专、精、特、新”,持续增强核心节点控制能力和多方协同能力,建安全产业链竞争能力大幅提升。
建设城市新名片,机场、高铁是城市的门户,也是展示这座城市的窗口。2022年12月29日,银兰高铁中兰段(甘肃段)建成通车为甘肃建投实干奋进2022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甘肃建投参与建设了核定概算总投资约335.5亿元、占地面积17117亩的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银兰高铁中兰段(甘肃段)新建中卫至兰州铁路秦王川站房工程和秦王川站市政配套工程,整个兰州的城市综合运载能力也将显著提升,同时也会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助力甘肃强劲发展。
建设城市“天际线”,建设总投资约10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高达318米的兰州第一高楼兰州环球港项目,打造兰州双子塔新地标,为甘肃“强省会”行动当引领、作示范,创造了甘肃建投有史以来承建最大项目的纪录。
建设民生项目显担当,承建总建筑面积达63.46万平方米的甘肃省为民实事共有产权房项目,在甘肃省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中展现省属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建设公卫项目开辟新领域,承建总投资额20.41亿元,总建筑面积18.38万平方米的甘肃省公共卫生医学中心项目,补齐甘肃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短板,推动甘肃省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补短板、求突破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金钥匙”,聚焦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超高层建筑等关键技术,甘肃建投组织开展科技项目 403 项,授权专利 294 项,其中发明专利 17 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专利奖各 1 项;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 个,新增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 7 个,依托绿色施工与智慧建造示范工 程推进 BIM 技术应用,应用 BIM 技术的项目占比达 38.7%以上。获得“鲁班奖”1 项、国家优质工程奖 3 项、中国建筑工程 装饰奖 8 项、“广厦奖”1 项、中国安装之星 2 项、中国钢结构 金奖 1 项、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项目 3 项。
“建”的实力强力提升,是甘肃建投敢于承担全省重大项目建设的“底气”。据统计,2022年,甘肃建投造价亿元以上中标个数232项,中标造价734.09亿元,同比增长7.96%。
重塑竞争产业优势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
产业实体是企业发展的立身之本,甘肃建投换道加速与弯道超车并进,以调整优化结构为主线,着眼于打造甘肃省建安产业“链主企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塑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在强基固本中汇聚可持续增长动能。
甘肃建投敏锐把握建筑业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号召,率先在甘肃省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兰州新区装配式产业园、天水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榆中创新科技产业园三大园区形成了西北最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被住建部认定为“全国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拥有几乎涵盖所有建筑钢结构领域共计13项资质。
科工公司参与大型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达到规模与效益的双提升。承揽建设宝武碳业、宝丰、宏彬等多个大体量重钢厂房,创造了省内第一座稀土钢桥梁、甘肃省第一座50米大跨度跨铁路钢箱梁、第一座小半径弧形钢箱梁“三个第一”的醒目业绩,钢结构桥梁市场开拓稳步推进。
集成装配公司持续发扬首创精神,自主研发、升级现有产品,掌握专利主动权,以装配式建筑为主,以模块化安装、林草生态治理、人防工程等为辅,不断在业态发展中延链补链,打造集成品牌,筑牢集成根基。PC部品部件突破装配式产品销售半径,生产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
天水绿色装配公司在深耕陇东南的基础上,进军西安市场,目前已成功签订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园(北地块)项目,正在跟踪对接未央区杜家堡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渭南市第六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建设项目。
2023年翩然而至,蓝图绘就、实干先行,希望和机遇就在眼前,路在脚下。甘肃建投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效落实国家战略,持续提升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向着十四五“再造一个甘肃建投”的宏伟目标扬帆而上,迸发出新的澎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