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建投坚持服务全省战略,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推动企业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在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了较好成效。2021年,甘肃建投经济总量和企业订单“双双突破千亿大关”,利润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坚持“投资”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功能定位转型,优化总部职能。坚持以服务全省战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将功能定位调整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及其新业态、新领域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承担甘肃省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使命。按照“小总部、大产业”的思路,将总部机构由25个处室精简为12个部室、3个事业部,管理人员减少四分之一,打造了精干高效的集团总部。突出投资引领,放大资本功能。坚持以投为引领,充分发挥投资引导功能,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更好服务全省战略。创新融资模式,发行债券25.27亿元,银行综合授信达925亿元,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强化投资引领战略,精心谋划重大投资项目,2021年完成投资119.9亿元,同比增长23.6%,拉动重点项目投资371.4亿元。聚焦我省“强省会”“强县域”行动,深耕细作省内市场,积极主动与省内14个市州政府在民生领域和社会发展领域达成合作协议,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综合运用EPC、PPP、EPC+F、EOD、ABO,先后投资实施了兰州环球港项目、甘肃省为民实事共有产权房项目、金川区城市更新行动补短板项目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形成以EPC、PPP、EPC+F、EOD、ABO等模式为主的投资产业集群。2021年实施EPC、PPP、EPC+F项目70个,总投资额201亿元,同比增长28.34%。
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投资布局新能源产业,聚焦“双碳”战略,紧盯我省河西区域重点大型风光电基地,投资组建了绿色新能源公司,在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区域投资布局光伏、风电、智慧能源项目,已在山丹县、临泽县、民乐县实施了330千伏升压汇集站项目和10万千瓦光伏项目。做强做大生态治理产业,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巩固提升流域治理、山体修复、园林绿化、林草保护等专业优势,优化“一站式”环境治理解决方案,在酒泉、嘉峪关、陇南、平凉、定西等地区投资实施了城市绿化、水系生态综合治理、生态扶贫项目。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积极融入我省“强工业”行动,振兴工业装备实体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推进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拓展了新型建筑设备、工程装备、安全环保设备、环境类成套装备,投资新建了康乐县工业园区,其中已投产的井道式施工升降机填补了西北区域空白;着力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在兰州新区、天水、榆中投资建设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 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引领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强力构建现代商贸体系,创新商业模式,构建了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促进多产业、多业态联动发展和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商业化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益。特别是,整合三方交易通道,创建链式金融业务新场景,甘肃建投资产经营公司成为了我省首家在上海票据交易所上线“票付通”业务的企业。弥补基建产业短板,组建了专业化交通建设公司,在铁路、公路等领域开展投资布局,正在与酒泉市合作投资建设柳沟至红沙梁铁路专用线项目。
凸显改革成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甘肃建投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发展活力动力有效激发,实现了效益更好、产业更优、作用更强、机制更活。实现了“效益更好”。2021年,甘肃建投资产总额达到1010亿元,签约订单140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01亿元、利润总额12.02亿元,相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前分别增长13.23%、27.28%、20.27%、71.43%,公司连续十一年荣膺中国企业500强。实现了“产业更优”。夯实了在建筑领域的领先优势,培育壮大了在生态环境治理、绿色建材、风电光伏、装配式建筑、新能源等新兴业务领域的战略立足点,形成了在细分领域轻重资产结合、兼顾现在和未来的产业布局。实现了“作用更强”。加快推进发展理念、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变革,向产业链的最前端拓展,提高了企业在市场化运营中的话语权。主动权。四是实现了“机制更活”。通过授权放权、转换经营机制、市场化选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等改革,市场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为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的正能量。